|
|
您现在的位置>首页>旅途心情>丝绸之路上的明珠/孟彬彬 |
|
|
|
丝绸之路上的明珠/孟彬彬
|
|
|
发布日期:[2009/10/15 16:15:43]
来源:泰安市诚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
|
|
|
乌鲁木齐离北京很远。 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的交通工具是火车。一路要经过六十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,但是风光无限。送走八百里秦川落日,迎来大漠戈壁日出,挥手笑别长安古城,西出嘉峪关念故人。当隔着车窗,望见白雪皑皑的天山山峰时,我们兴奋不已,所有的疲倦都抛得远远的。乌鲁木齐--这个梦中的城市,慢慢揭开她神秘的面纱,向向往她的痴情儿女展示她的美丽。十天的停留,使小分队的每个同学都成了半个"乌市通"。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,乌鲁木齐,真是个可爱的地方。 民族篇 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,聚居着十三个少数民族。作为民族自治区首府,乌鲁木齐洋溢着浓郁的维族风情。 乌鲁木齐是个多民族的城市。以维吾尔族为主,另外还有哈萨克族、回族、满族、塔吉克族、锡伯族、塔塔尔族、蒙古族、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在这里,形成了浓郁的民族特色。仔细观察路旁的商店和机关单位,会发现牌匾上至少有两种文字:汉文和维文。维文是解放后创制的拉丁化新文字,从右向左书写,发音方面与俄语相象。在新疆,维吾尔族的人口仅次于汉族,又远远多于其它民族。学校一般分汉族学校和维族学校两种,维族学校教授汉语和维语,以及数学、自然等其它课程。我接触了几个十来岁的维族小孩子,发现凡是与汉族住在一起的,汉语和维语说得都很流利;而住在维族聚居区的小孩子,即使正在上学,汉语也非常不好,甚至连最简单的句子也听不懂。 维族人属于欧罗巴人种,在外貌上一眼就可以区别得出来,大眼睛、双眼皮、高鼻梁,所以姑娘和小伙子都特别漂亮。正宗的维族服装色彩艳丽,做工讲究。最著名的要数维族的花帽,有四角的、六角的,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。这种花帽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工艺品,有很多种样式,并且成批生产,维族人平时已经不怎么戴了,到是我们这队外乡人,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摇,时不时引来本地人的侧目相看。 热情、豪爽是维族人乃至新疆人的性格。在饭馆吃过饭出来,维族老板手舞足蹈,在车子前后唱着"啊,朋友再见"欢送我们。乌市有个维族商品市场,叫"二道桥市场",这里的摊主讲价方式挺有意思的。双方为价钱争到高潮的时候,老板一把抓过你的手,一只手紧紧地握着,另一只手重重地拍一下:"朋友,一句话,三十!",如果你不同意,老板绝不放手,再拍一下,"朋友,看清了,好东西!"直到你的手被拍疼了,同时也被老板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,买下了东西为止。 乌鲁木齐的确是各民族人民和睦团聚的大家庭。即使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见面也很亲近。我们小分队中恰好有三名成员分别是回族、满族和蒙古族,每到一处参观,带领我们的团市委干部阿不力米提都要把三个人单独介绍一下,果然会赢来更亲切的目光。 景物篇气势磅礴的天山山脉,蕴藏了丰富的物产资源,塑造了数不清的壮观奇景。别具一格的自然条件又形成了独特的西域特色。 提起新疆的物产,首先让人想起的是闻名全国的瓜果。哈密瓜、蟠桃、葡萄、西瓜、乌梅、核桃、无花果--举不胜举,想起来就垂涎欲滴。由于新疆的日照强烈,这里的瓜果非常甜。每次吃完,手里都是粘粘的,全是糖分。盛夏时节,正是新疆瓜果成熟的时候,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,到处都有物美价廉的水果出售。 首屈一指的是闻名遐迩的哈密瓜。哈密瓜不仅好吃,而且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。二百多年前,当地官员最早将他管辖下的鄯善出产的甜瓜进献给乾隆皇帝,由此内地管新疆的甜瓜称做"哈密瓜",其实哈密瓜原产鄯善,并不是现在的哈密。传说当年为了保鲜,瓜在五分熟的时候,就把一大块地的瓜连土挖起,放到八匹马拉的大车上,送往北京。由此可见,哈密瓜的运输比"红尘一骑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"的荔枝还要奢侈。 在一个周末,我们和乌市沙依巴克区法院的同志一起到了慕名已久的吐鲁番。一进葡萄沟,我们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打动了。一条条绵延百米的葡萄架,成熟的葡萄挂在上面,晶莹剔透。葡萄架下,各种应时的瓜果摆满了桌子,旁边的大屏幕电视里放着歌舞《我们新疆好地方》。一边听着欢快的歌声,一边品尝着瓜果,吃着拌面,真想在吐鲁番做一个摘葡萄的姑娘。 参观交流之余,我们小分队还游了一次天池,真是景色绝美,名不虚传。走在天池边的小路上,湖面波光粼粼,对面青山环绕,可以体会到什么叫江山如画。 乌鲁木齐还蕴藏着许多种矿产资源,最丰富的是煤炭。以煤层多、煤层厚著称,而且煤质好、煤种全,全城地下都是煤层。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偶然得知,现在新疆煤炭厅的很多同志,都是七八十年代内地过来支边的大学生,辽宁人最多。当年的他们风华正茂,今天已是人过中年,他们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边疆的煤炭事业。 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里,我们见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干尸。干尸是在干燥的环境中自然形成的,它不象木乃伊那样经过防腐处理,也不象长沙马王堆的古尸是放在密闭环境中形成的,它完全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。隔着玻璃窗,可以清晰地看见,尸体的水分都散失掉了,只有干燥的皮肤包在骨头外面,是真正的"皮包骨"。有两具古尸特别出名,一具是"楼兰美女",从面部颧骨可以想象她生前的美丽。另一具是唐代大将军张雄的尸体,果然身材魁梧,而且他的双腿向外弯曲,大概是长期驰骋疆场的戎马生活导致。 发展篇 悠远的丝绸之路穿越浩瀚戈壁通向欧亚各国,乌鲁木齐是这条文明之路上的璀璨明珠。今天,乌鲁木齐凭借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正在迅速发展。 和大部分同学一样,我们想象中的新疆应该是"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"一派草原风光,乌市也应该和内地的首府城市有差距。可是,当我真正走在乌市的街头,就感到这同样是一座水泥和钢筋搭建起的现代化城市。高楼大厦,鳞次栉比,各种服务行业一应俱全,完全可以和内地媲美。登上市内的名胜--红山顶古塔,可以看见宽阔的高速公路、整齐的绿化带、高耸的楼房,乌市的全景一览无余。 在几天的实践中,我们与人大、法院、个体工商业主进行了广泛的交流,并且参观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,在新疆最大的私营企业--广汇集团做客。我们深切的感受到,以前对新疆了解的太少了,这里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。 拿广汇集团来说,这是一家由房地产起家,后来又拓展到建材、服务、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的企业集团,总资产41亿元人民币。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机制,有丰富的企业文化,并率先在新疆的私营企业中创建了党委,党委书记还是清华的校友。 新疆的发展是巨大的,但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的问题。我个人认为,首先是不注意宣传。内地人对新疆存在一些曲解,这固然有一部分是距离较远,消息闭塞造成的。但是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,很少在CCTV等传媒上看到新疆企业打出的广告,而一些沿海城市常常占用报纸的大幅版面来宣传整个城市,这不能不说在观念上有待提高。其实,乌鲁木齐气候宜人,名胜较多,周围天池、吐鲁番、冰川等景色秀美,交河故城等古迹更是绝无仅有。除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,乌鲁木齐作为通往欧洲的陆上重镇,其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价值潜力无限。应该大力宣传,以便招商引资。 其次是还没有意识到机遇就在眼前。我们向市政府的同志询问西部大开发的情况。他们告诉我们,西部开发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有人提出,都喊了几十年,他们不觉得新鲜了。说实在的,我对此感到惊奇。且不说西部开发理论的历史,对内地人来说,西部开发是个热门话题,是现阶段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。而对新疆人来说,这是个大好机遇,应该好好利用,最重要的是趁此机会引进人才。内地的大学生不了解新疆,以为这里条件非常艰苦,其实乌市的生活水平并不低,还可以充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人生价值。如果新疆让人才认识到这一点,那又何愁人才引进之难呢。 结尾篇 在最后的两天里,我们在为车票奔忙,因为到北京的火车票非常紧张,大家都希望尽快赶回学校。可是,当列车就要启动的时刻,我们不约而同向窗外望去,真是舍不得这么快离开。再见了,天山!再见了,热情的维族同胞!再见了,可爱的乌鲁木齐!如果有机会,我一定会再来,到那时,希望我能为新疆的发展出一分力。
|
|
|
|
|
|
|